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CT表现

作者:刘雪艳; 李春华; 舒伟强; 王惠秋; **; 唐光孝; 戴欣; 邓静; 严晓峰; 吕圣秀*; 李咏梅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 36(11): 1643-1647.
DOI:10.13929/j.issn.1003-3289.2020.11.011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治疗期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首次胸部CT于10例(10/10,100%)均见多发肺结节,周围伴晕征;其中4例(4/10,40.00%)病变弥漫分布(弥漫分布组),6例(6/10,60.00%)散在分布(散在分布组)。10例中,4例(4/10,40.00%)见斑片或大片状影,3例(3/10,30.00%)见片状磨玻璃影。10例(10/10,100%)纵隔淋巴结均增大,8例(8/10,80%)伴肺门淋巴结增大;4例(4/10,40.00%)存在小叶间隔增厚;5例(5/10,50%)出现浆膜腔积液。弥漫分布组与散在分布组间组织胞浆菌暴露时长、住院时长及首次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5、-2.34,P均<0.05)。治疗过程中,2例(2/10,20.00%)病变持续吸收好转,8例(8/10,80.00%)先后出现病变进展;治疗3个月后病变均好转。结论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前及治疗过程行胸部CT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疗效。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