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抗病毒治疗组与非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的对比,了解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肝脏功能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入回顾性研究队列进行疗效和生存分析。并对选用不同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依据患者MELD评分对患者进行分层。重点关注19例治疗满5年的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的生物化学及病毒学指标,了解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及长期生存的改善情况。正态分布数据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数据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MELD评分分层后各组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结果最终入组166例,其中抗病毒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2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组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4.1%对比34.9%,x2=25.738,P<0.001)。当患者MELD评分<18分时,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x2=16.034,P<0.001)。对病情较重(MELD评分≥18分)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对比58.4%,x2=3.224,P=0.073)。19例治疗满5年患者治疗前后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肌酐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前19例患者的HBV DNA均>103拷贝/ml,治疗后仅1例患者HBV DNA>103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5);治疗前后的CTP评分分别为(8.78±1.65)分和(6.00±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6,P<0.01)。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预后及长期生存率,早期应用患者获益更多。对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患者,尽管抗病毒治疗短期获益有限,但仍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素。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