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倾城之恋》上映时被影评人批评为许鞍华最劣之作,到新作《第一炉香》亮相威尼斯引发争议,许鞍华改编张爱玲,一直承受着改编创作和外部评价的双重压力。但无论是评论界的指责,或是导演创作的焦虑和遗憾,都未能跳脱电影改编忠实论。许鞍华对于张爱玲三个小说文本的选择,显示了她作者性表达的文化自觉。其中对香港之城、港人港事的书写,"丧母"主题的呈现与变奏,文化身份的游移与认同,不仅与张爱玲原著一脉相承,也同样是许鞍华的成长经历和文化处境在其作品序列中一以贯之的表述。
-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