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定位在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大体肿瘤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作者:张扬子; 耿建昊; 朱向高; 胡俏俏; 刘巍巍; 吴昊; 蔡勇; 王维虎; 李永恒
来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8, 38(02): 100-104.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位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肠镜下病理活检和全身分期检查明确诊断为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180岁,中位年龄58岁。先后在相同的体位和固定装置下行CT和MRI定位扫描。由两名直肠癌放疗专业的医生分别在两种定位图像上进行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通过放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出CT和MRI定位图像上勾画的直肠原发肿瘤GTV(GTVCT、GTVMRI)的长度、体积及GTV下界距肛缘的距离,并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肛门指诊提示肿瘤下界距肛缘均≤5 cm。GTVCT的平均长度为(5.21±1.65)cm,长于GTVMRI的平均长度(4.46±1.51)cm(t=5.059,P<0.05)。GTVCT的平均体积为(55.71±31.57)cm3,大于GTVMRI的平均体积(44.02±25.11)cm3(t=6.977,P<0.05)。通过肛门指诊判断的肿瘤下界距肛缘的距离为(3.72±0.93)cm,长于GTVCT下界距肛缘的距离(t=-5.503,P<0.05),但与GTVMRI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应用CT-MRI融合定位制定调强放疗计划,40例患者中无3、4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术后pCR率为32.5%。结论 MRI定位勾画出的GTV范围更小,对于肿瘤的下界的确定也更为准确。MRI定位的应用可能会通过提高靶区勾画的精确性,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