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精神是现代公民在公共生活中所需秉持的核心品质,表达着人在公共生活中积极的生存状态。本研究尝试从制度规范生活、课堂教学生活、群体交往生活以及公共参与生活四个维度,分析学校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制度所形塑的有序化和惯习化的规范生活奠定了公共精神成长的地基;课堂教学则从能力、关系以及个体的德性存在三个层次促进学生理性的完善;群体交往生活在保证群体内部建立德性的伦理关系的同时,也构筑了学生更广阔的共同体意识;最后,学生通过公共参与生活获致公共行动智慧,并体验公共善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