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绿色荧光蛋白(GFP)能够作为报告分子对活体细胞中特定基因的时空表达进行实时追踪,因此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在用GFP对细胞活动进行追踪的实验中,常有无法在取样后及时对样品进行荧光观察的情况,此时需要先将样品进行固定以便对其进行观测。然而,不恰当的细胞固定方法会导致胞内GFP荧光信号强度减弱、位置改变等后果。甲醛是最常用的细胞固定剂,也常被用于固定表达GFP蛋白的细胞样品。但对甲醛固定GFP样品的报道多是针对于真核细胞,且固定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章系统地探索了甲醛浓度、固定时间、固定缓冲液种类对两种细菌(E.coli及鱼腥蓝细菌Anabaena PCC7120)胞内GFP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低浓度(≤1%)的甲醛处理2h后,细胞的荧光强度在1d后仍可保持80%以上,胞内荧光点无弥散现象发生。具有相近pH的几种常见缓冲液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固定时间的延长、溶液pH的增加(中性至偏碱性),细胞中的荧光强度会逐渐降低。
-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