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元末士大夫的反应能够看出中国传统夷夏观的弹性和君臣大义是如何转换的,即:元朝统一已久,君臣大义已定。虽然元末士大夫的反应使我们看到:君臣大义压倒夷夏之辨;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宋末、明末,却是在很大程度上夷夏之辨占了上风。这种转换,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思想的惯性和政治角色的固定所致。元末士大夫对君臣大义的坚守,总体上超越了夷夏之辨这一族群意识。虽然夷夏之辨有时也会成为重要的信念,但是,在元代初年,同样有坚决不仕元的汉族遗民,在明代也有更多不仕清的明代遗民。这不是不可理解的矛盾,而是历史的合理反映,它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原则性和包容性相统一的特点,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既能保持自我存在、又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