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段家章; 何晓清; 徐永清; 范新宇; 罗浩天; 王腾; 董凯旋; 余开富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07): 807-811.
DOI:10.7507/1002-1892.20150175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52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压轧伤6例,烫伤1例,动物咬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缺损部位:足背5例,踝周4例,足底1例,前臂及手部6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 h45 d,平均14.3 d。创面均伴骨及肌腱外露,缺损范围9.0 cm×4.0 cm29.0 cm×8.5 cm。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初步挑选合适的穿支及供区;将CTA数据导入Mimics15.0软件进行主要穿支点定位及股前外侧皮瓣设计,并模拟手术切取。手术按照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11 cm×5 cm31 cm×10 cm。供区直接缝合14例,植皮2例。结果术前经Mimics15.0软件重建后明确的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的起始位置、起始部血管管径、血管走行、血管蒂最大可切取长度,与术中实际观察均一致;均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修复。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9个月。15例皮瓣外形良好,1例因皮瓣臃肿行二期修薄术。末次随访时,6例手部功能按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获优3例,良2例,可1例;10例足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获优5例,良3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1.25%。结论 CTA结合Mimics15.0软件能实现术前股前外侧皮瓣个体化设计,降低了手术风险。

  • 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