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伴失眠阴虚火旺型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夜间勃起功能与双侧丘脑功能连接(FC)的改变情况。方法:纳入87例阴虚火旺型ED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其中41例患者伴失眠,46例患者不伴失眠。首先,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IIEF-5)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夜间勃起功能和睡眠质量,并对各临床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其次,对其中15例伴失眠患者、15例不伴失眠患者、30例对照者进行大脑功能核磁共振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以双侧丘脑为感兴趣区(ROI),计算全脑FC值,比较ED(伴/不伴失眠)组与对照组各脑区的FC值差异,并使用AlphaSim方法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1)与不伴失眠患者组相比,伴失眠患者组勃起时间、阴茎头部膨胀活动单位和硬度活动单位均下降。(2)以左侧丘脑为ROI,3组差异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和顶下回;与对照组相比,不伴失眠患者组左侧丘脑与左侧眶部额中回、脑岛、壳核以及右侧丘脑FC降低,伴失眠患者组左侧丘脑与双侧额中回、顶下回、矩状裂、海马旁回以及左侧顶上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下回FC降低;与不伴失眠患者组相比,伴失眠患者组左侧丘脑与额中回FC降低。(3)以右侧丘脑为ROI,3组差异脑区为左侧内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矩状裂和右侧丘脑;与对照组相比,不伴失眠患者组右侧丘脑(包括右侧丘脑自身)与左侧内侧眶部额上回、颞上回颞极、颞中回、脑岛以及右侧眶部额下回FC降低;伴失眠患者组右侧丘脑与右侧额中回、顶下回、左侧顶上回、矩状裂FC降低;与不伴失眠患者组相比,伴失眠患者组右侧丘脑与内侧眶部额上回FC升高,与左侧矩状裂FC降低。结论:伴失眠ED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且存在特异性丘脑-额叶环路的FC改变,这可能是其ED合并失眠的病理机制所在。
-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