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王晓燕教授治疗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筛选出2020年1月—2020年6月王晓燕教授在郑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对符合研究标准的处方用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分析。结果:共搜集处方364首,涉及中药119味。药物四气以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脾、胃为主;用药频次(含)超过90次的药物共15味,分别是:甘草、僵蚕、菊花、钩藤、白芍、蝉蜕、桑叶、夏枯草、辛夷、麦芽、苍耳子、板蓝根、木蝴蝶、天麻、神曲;关联规则较高的药对:菊花-僵蚕、菊花-钩藤、钩藤-僵蚕、白芍-菊花、白芍-僵蚕、蝉蜕-菊花。基于熵聚类分析潜在核心组合38个;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新方组合9个。结论:儿童短暂性抽动障碍,外风引动内风发病较多,治疗时以平肝熄风药物为主,既要应用运脾消食药以固其本,又要运用宣肺通鼻药以治其因。
-
单位郑州市中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