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机器人辅助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3~86岁,平均(71.6±9.5)岁。传统手术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1~85岁,平均(72.4±11.0)岁。机器人辅助组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置入拉力螺钉,传统手术组以常规手术方式置入拉力螺钉。记录两组患者拉力螺钉导针穿刺次数、拉力螺钉置入过程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 TAD)及拉力螺钉位置优良率,术后完成12个月随访,记录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TAD值为(13.70±1.91) mm,传统手术组为(15.77±2.57)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机器人辅助组拉力螺钉位置优良率为100%,传统手术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在拉力螺钉置钉过程中,机器人辅助组导针穿刺次数为(1.0±0.2)次,传统手术组为(2.3±1.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机器人辅助组透视次数为(4.4±0.6)次,传统手术组为(5.4±1.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定位可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拉力螺钉置入的精确度并减少术中穿刺及透视造成的损伤。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