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药学部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各科室上报的278例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的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系统/器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同(1.02∶1)。在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82.01%)所占比例最大。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发生率最高,共计58例(20.86%),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约占50%,头孢替唑钠7例,头孢唑林钠6例;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以莫西沙星最多,共计10例。按ADR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1.8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3.28%)。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药物使用适应证,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降低ADR发生率。
-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