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中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的预警效果,为预警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3年中国CDC通过预警系统在20个省份的208个试点县(区)同时应用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根据发病水平对16种传染病分两类进行预警分析,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16种传染病个案数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暴发事件,采用预警信号数、灵敏度、错误预警率和及时性等指标,比较两个模型的暴发探测效果。结果对于16种传染病整体而言,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6.23%(153/159)和90.57%(144/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4,P=0.109);时间模型的错误预警率(1.57%,57 068/3 643 279)高于时空模型(0.64%,23 341/3 643 279)(Z=–3.408,P=0.001);两者的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 d和1.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4,P=0.182)。对于发病水平较低的6种Ⅰ类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均为100%(8/8,8/8),错误预警率均为0.07%(954/1 367 437,900/1 367 437),二者的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和3.0 d,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减少2.29%(23条)预警信号。对于发病水平较高的10种Ⅱ类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风疹、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时间模型和时空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6.03%(145/151)和90.07%(136/151),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减少59.36%(56 656条)预警信号,各病种信号数和错误预警率均低于时间模型,时空模型暴发探测时间中位数(1.0 d)短于时间模型(3.0 d)。结论总体上时空模型比时间模型预警效果较好,但对于不同发病水平的传染病,时空模型和时间模型的暴发探测效果有所差别,预警系统应根据具体的病种来调整和优化时间模型与时空模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