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缘经济合作已经或正在驱动国家间边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但其互动关系(如影响-响应)定量研究仍显不足。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ArcGIS研究了泰老两国边境地区1987—2015年自然林减少及其向农田和种植园的转换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泰老边境地区近30年自然林(含森林与混交林)减少3.18×104 km2。其中,泰国一侧以农田转换为主,减幅72%;老挝一侧以种植园转换为主,减幅超2/3强。(2)2000年前后(1999—2003年)边境两侧自然林减少最为显著,占比2/5,且集中发生在边境城镇(万象)或口岸(泰国清孔、廊开口岸)地区。(3)泰老边境两侧森林/混交林减少量距国界越近规模越大,趋边性明显。其中老挝一侧因农田扩张的森林/混交林毁林、因种植园增加的森林转出尤甚;而泰老两侧因种植园转换的混交林毁林则表现为强趋同性。(4)因农田扩张造成的森林/混交林减少集中在泰老边境两侧45 km以内,而种植园扩张引起的森林(13 km以内)较混交林毁林趋边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