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涡旋对全球海洋热、盐通量有重要贡献.一条于2000年6月在中美洲鹦鹉湾采集的地震剖面L115捕获到了一个海水次表层透镜状反射结构.透镜状反射的宽度约150 km,厚度约500 m,深度从100 m延伸到约600 m,核心深约200 m.结合和地震采集时间近同步的再分析数据中的流速和海水温度数据以及计算的Rossby数和Okubo-Weiss参数,将其解释为气旋涡,且可能是亚中尺度相干涡(SCV).由于地震剖面并未穿过涡旋核心水,涡旋顶底与核心水外层水团的双扩散作用使得剖面上的气旋涡中心表现为上下相邻的强反射双核结构.同航次采集的与L115大致正交的其他几条地震剖面也捕捉到了这个气旋涡.这些剖面整体的反射特征一致性较好,但和L115差异较大,涡旋内部普遍表现为近水平的中等强度反射.涡旋上边界为倾斜的强反射,这是气旋涡的等温线上凸引起的,这里也是亚中尺度锋面的发育区.这些地震剖面的涡旋反射特征的差异表明了该气旋涡空间结构的不对称性和时间演化特征.
-
单位同济大学;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