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合分析和盆地的生烃、排烃、运移和聚集仿真数值模拟表明,东海南部中生界发育T3-J2和K12-K2两套生烃潜力大致相当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达1.2×1011 t。J1-2暗色泥岩是经"油—源"对比证实的成熟有效烃源岩,K12-K2暗色泥岩是潜在烃源岩。T3-J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达到高峰;K12-K2烃源岩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始于晚白垩世末期,古新世末达到高峰;雁荡运动和瓯江运动及其之前形成的各类圈闭,更有利于捕获和聚集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生成和排出的烃类。中—新生代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和不整合面为烃类运移提供了重要优势通道,烃类多沿断裂带及附近的构造圈闭聚集。白垩系内的烃类聚集量是侏罗系的3倍,白垩系内的"构造型"和J2/K1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构造—地层不整合复合型"是本区中生界两类重要的油气聚集,聚集模式可能包括"近源聚集"和"远源聚集"2种,成藏组合包括"自生自储自盖"、"下生上储上盖"和"新生古储新盖"3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