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HD)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并诊断为CHD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同时选择拟诊CHD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CHD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于PCI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血浆IL-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的浓度。结果治疗前,ACS组和SAP组的血浆IL-6、ICAM-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S组又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CS组和SAP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CAM-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CI前、后血浆IL-6、ICAM-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浆IL-6、ICAM-1的浓度对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参考意义,这也为预防PCI治疗后再狭窄的提供了新思路。

  • 单位
    廉江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