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周时期的国家认同是通过祖先崇拜及宗法分封建立起来的血缘祭祀认同。汉唐时期的国家认同是通过以皇族始祖为感生帝建立起来的天子祭祖,即天人之间的象征性血缘关系实现的。宋明时期平民开始大规模编制宗族谱系、敬宗收族,并祭祀始祖,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姓氏都追溯到了黄帝,打破了以往由皇族贵胄垄断的国家认同。然而,这种通过象征性血缘谱系构建的国家认同带有种族排他性,因此清代统治者力图构建更具超越性的儒教观,任何一种宗教只要能够得到这种儒教观的认可,被判定有益于世道人心,就可以在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中生存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国家认同的讨论离不开中国宗教思想史视角,而这又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