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带状热储地热田是高品质地热资源的集中赋存区,热储构造分布极不均一,钻探风险高,温度场是认识热储分布的重要窗口。以湖南省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汝城县热水圩地热田为例,通过温度场、水流量和岩心差异,识别了热田内不同热储构造区空间分布,探讨了控热因素的耦合关系,分析了形成高温大流量地热田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热储构造受走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平面上分异为6个区,主通道区、侧通道区和渗流通道区井温曲线形态依次为高幅蘑菇状、高幅瀑布状和高幅阶梯状,水温度依次降低,流量依次减小,水化学类型由HCO3-Na型变为HCO3-Ga-Na型,水流量等值线呈带状分布。温度在变质岩区迅速降低,显示出变质岩的侧向隔水隔热作用,垂向高温中心随埋深增大向东部迁移,热储裂隙内充填SiO2与辉沸石,深部热水主要来自东部花岗岩区。热田发育在地形高差大、走滑断裂深切、岩石脆而致密的地区,受地形、断裂和岩性的共同控制,来自花岗岩地区的深循环热水,在浅部受到变质岩的侧向封堵,最终在多组断裂交会的山间洼陷集中排泄,形成高温大流量地热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