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瓶梅》的研究中,语言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原因之一与其强烈的口语化特征有关,另外一点是在传抄与刊刻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错讹,包括部分形误、音误(或音借)的字词,尤以形误为甚,造成阅读理解的障碍。近年语言学者杨琳先生先后发表多篇论文,对这些问题加以考释,纠正了多种校本及词典中的相关错误,表现了一个训诂学者的深厚功力。但其研究结论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则是明显的误读误释。笔者不揣谫陋,捡出若干条与杨琳先生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