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嗓音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10 月—2021 年 7 月在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嗓音障碍患者 30例,按照 Excel RAND 函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抗 PD药物治疗和常规嗓音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呼吸与发声协调训练、呼吸支持能力训练、嗓音实时重读训练、音调训练、声带放松训练、音质训练、共鸣放松训练等,训练时间为40 min/次,1次/d,共治疗3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频 rTMS 刺激。采取高频(5 Hz)rTMS 刺激双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 区),刺激时间为每侧 10min,20 min/次,1次/d,共治疗 30 d。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 30 d后)、随访(治疗结束后 30 d)采用嗓音言语功能检测与矫治仪、嗓音功能检测与矫治仪进行 ICF框架下的嗓音功能检测,主要包括最长声时(MPT)、最大数数能力(cMCA)、言语基频(F0)、基频震颤(F0t)、声带接触率(CQ)、接触率微扰(CQP)、频段能量集中率(Ec)等嗓音产生指标和基频微扰(Jitter)、幅度微扰(Shimmer)、声门噪音(NNE)、/u/的第 2 共振峰频率(F2/u/)、/i/的第 2共振峰频率(F2/i/)等嗓音音质指标。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HI)问卷进行患者自身嗓音障碍的主观感受评估。结果:2 组治疗前 MPT、cMCA、F0t、Ec、F0、CQ、CQP、Jitter、Shimmer、NNE、F2/i/、F2/u/、VHI评分均无明显区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 MPT、cMCA、F0t、Ec、F2/i/均明显提高,F0、NNE、VHI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随访 MPT、cMCA、F0t、Ec、F2/i/均明显提高,F0、NNE、VH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随访 MPT、cMCA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随访时MPT、cMCA、F0t、Ec、F2/i/均明显更高,CQP、NNE、VHI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 rTMS联合嗓音训练能够提高 PD 患者的呼吸支持能力、呼吸与发声的协调能力、声带闭合的规律性、舌向前运动能力;减少声带震颤、声带振动时谐波能量的衰减、气息声,减轻嗓音障碍的自我主观感受,其远期疗效也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