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注家学者在探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并呈现其释义时,其释词方法与释义呈现形式极为丰富。为从理论角度集中把握这些释词方法与释义呈现形式,现采用“定词观照”法,以后世注家学者对《卷耳》中“周行”的释词方法与释义呈现形式为例展开研究,归纳出三大类七小种释词方法与释义呈现形式。这对进一步研究“周行”乃至《卷耳》的历史性本体意义、填补古代文学作品中词语的释词方法与释义呈现形式研究方面的空白,都有一定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