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MR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受试者资料,包括行腰椎MRI检查,并进行下腰痛问卷调查,且问卷有效的慢性下腰痛患者139例,其中68例MRI显示有神经根压迫,71例无神经根压迫;同期本院行上述问卷调查及行腰椎MRI检查,无下腰痛症状且MRI显示无神经根压迫的62名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腰椎平扫。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将腰痛程度分为4级。观察的MRI征象包括:神经根受压、平均间盘退变分级(ADD)、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Z)、许莫结节、MODICⅠ型改变、平均小关节退变分级(AZZ)、小关节积液、棘间韧带高信号、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MRI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程度的关系。结果对201例受试者的人口特征及影像征象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9.478,P<0.01),即至少有1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该模型的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446。神经根受压、ADD、AZZ、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与慢性下腰痛程度有统计学关联(P<0.05),重要程度之和为0.983。变量转化后的量化图显示,量化VAS分级在有神经根压迫者更高;随ADD增高而增高;随AZZ分级增高,量化VAS分级先增高后降低,AZZ分级为2时,量化VAS最大;有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者量化VAS分级更高。结论 ADD、AZZ、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可能是除神经根受压外影响慢性下腰痛程度的因素。
-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