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董仲舒批判性地继承了孟子性善论:他一方面认同孟子将人性中的仁义归因于天,另一方面又批评孟子把人性中的善质当成美德,把"性未善"说成"性已善",忽略圣人与普通人资质的差异。董仲舒认为天人相副,天道有阴阳,人性也有善恶。人所以能为善去恶,不仅是因为人性好善憎恶,还由于心有栣之节制功能。他提出"民性"的概念,说明"民有善质",但"民未能善",因此"性待教而为善"。教化的目的是成就善性,"继天而成于外"。董仲舒的教化论分成四点。其一,天子的根本使命是教化民众,只有人民实现善性,国家才能实现善治;其二,以礼教度制防乱、安情导志;其三,以乐教感动人心、移风易俗;其四,正心养气、以义养心以培养圣人之心。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化论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