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慢性化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1例ITP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单独或联合治疗,出院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ITP患儿疾病是否发生慢性化分为慢性化组(39例)和非慢性化组(202例)。统计两组随访期间ITP患儿慢性化发生情况及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TP患儿慢性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41例ITP患儿随访期间发生慢性化共39例,慢性化率为16.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组和非慢性化组年龄、确诊时血小板计数、发病情况、确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发病前病毒感染史情况、确诊时外周血骨髓巨核细胞数、初始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发病隐匿为ITP患儿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782、3.378,P<0.05),确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较高、初始治疗方法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均为ITP患儿慢性化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517、0.263,P<0.05)。结论 ITP患儿慢性化发生率较高,其保护因素包括初始治疗方法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确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较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0岁、发病隐匿,因此,临床可对年龄≥10岁、发病隐匿、确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较低的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降低患儿疾病发生慢性化的风险。

  • 单位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