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1年,在四川省140个县(市、区)分别设立固定监测点(4个)和流动监测点(136个)。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每个行政村调查当年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采集受检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肠道蠕虫卵。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共监测165 551人,总感染率为7.02%(11 614/165 551),各年度分别为8.19%(2 946/35 985)、 7.75%(2 675/34 520)、 8.14%(1 654/20 316)、 8.05%(2 518/31 292)、 3.57%(937/26 264)、 5.15%(884/17 174)(χ2=415.370,P <0.05)。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5.63%(9 326/165 551)、1.04%(1 730/165 551)和0.60%(993/165 551)。四川省5类地形中,以丘陵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9.42%(7 648/81 168);川西北高原最低,为1.8%(205/11 406)(χ2=1 771.185, P <0.05)。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84%(5 389/78 777)和7.17%(6 225/86 774)(χ2=7.018, P <0.05)。不同年龄组中70~79岁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1.85%(2 319/19 569)(χ2=2 056.363,P <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文盲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0.04%(2 133/21 244)(χ2=994.429,P <0.05)。不同职业人群中农(牧、渔)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7.93%(9 921/125 079)(χ2=734.068,P <0.05)。不同民族中彝族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9.48%(890/4 569)(χ2=1 638.694,P <0.05)。结论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以钩虫为主。丘陵地区、川西南山地感染率较高,是重点防治地区。女性、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彝族人群感染率较高,是重点防治人群。
-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