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58例行全盆腔放疗的Ⅰ~Ⅲ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3DCRT 128例(3DCRT组),IMRT 130例(IMRT组)。宫颈浸润患者再给予低剂量率阴道近距离放疗。观察局部复发、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8例患者随访6~34(28.6 ± 1.2)个月,18例发生局部复发,3DCRT组15例,IMRT组3例。3DCRT组和IMRT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0%(95%CI 74.5~92.4)和94.2%(95%CI 92.8~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3DCRT组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IMRT组[19.5% (25/128)比8.5%(1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CRT组2年DFS率为81.3%(95%CI 67.6~92.4),IMRT组为88.2%(95%CI 65.6~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岁、恶性程度3级、未行淋巴结切除和> T1期与肿瘤远处转移有关(P<0.01或<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岁、> T1期和恶性程度3级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4.0、3.3和2.1,95%CI 1.5~9.7、1.5~7.4和1.2~3.5,P<0.01),未行淋巴结切除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无关(P>0.05)。3DCRT组和IMRT组2年OS率分别为91.6%(95%CI 68.9~95.8)和95.5%(95%CI 65.8~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 2级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和2级急性泌尿生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3DCRT组[20.0%(26/130)比32.8%(42/128)和2.3%(3/130)比10.9% (14/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1例患者发生晚期胃肠道不良反应(3级放射性肠炎)。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更为安全的方法,急性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