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9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胡会娟; 刘佳; 刘金玉; 田野; 刘永刚; 关锰; 李莉; 魏胜利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2016, 18(07): 899-928.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16.7.021

摘要

目的:比较切片阴干、切片晒干、个子阴干、个子熏干和4种温度(50℃、60℃、70℃、80℃)烘干对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大黄产地加工选用合理的干燥方式、提高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酚酸类、二蒽酮苷类及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以方差分析比较评价。结果:总游离蒽醌含量,只有个子阴干、个子熏干、切片晒干、切片阴干和80℃烘干处理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0.20%;番泻苷A含量,以个子阴干处理最高,切片阴干方式次之,60℃烘干最低,但均高于16版《日本药局方》规定的0.25%。结论:个子阴干所需时间过长,切片晒干是目前适宜的加工方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