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牙结石的体外溶解及再沉积模拟牙结石的形成过程,以探讨牙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取新鲜牙结石,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SEM)比较牙结石附着面和游离面晶体结构有无差异。采用生物模拟矿化对牙结石进行体外溶解和再沉积实验,并通过FSEM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um,FT-IR)分析沉淀物的晶体形态和结构。结果牙结石断面的FSEM显示:与牙根部相连的附着面存在大量的细菌残迹,在菌体表面有矿物沉积,而靠近牙结石表层的游离面则显示晶体成规则的叶片状。牙结石溶解成均相溶液后,调控pH=5.4时溶液出现浑浊,经过陈化后的沉淀物质经FSEM观察显示有叶片状晶体形成,形态与天然牙结石中的叶片状羟基磷灰石形态近似。FT-IR显示其晶体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论牙结石的矿化存在启动区和持续区的区别,矿化启动区与细菌关系密切,牙结石的体外溶解和再沉积实现了牙结石的体外矿化模拟,可以作为研究牙结石形成机制的实验模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