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机采棉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娜; 冯璐; 李玲; 李春梅; 马云珍; 王芳; 李志鹏; 万素梅; 李亚兵*; 徐文修*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26(05): 22-29.

摘要

为筛选出新疆南疆机采棉适宜的种植密度,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机采(66cm+10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下设置9(P1)、12(P2)、15(P3)、18(P4)、21(P5)和24万株/hm2(P6)6个种植密度,以‘中棉所88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机采棉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机采棉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热耗散的量子比率(Fo/Fm)、光能传递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及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胞间CO2浓度(Ci)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叶片SPAD、Pn、Tr、Gs和Fv/Fm在盛蕾、盛花期均以P4处理最大,但盛铃期SPAD、Pn、Tr和Gs则均在P3处理达到峰值,Fv/Fm以P4处理最大;Fo/Fm盛蕾期以P3处理最大,盛花期和盛铃期以P4处理最大;PIabs在测定生育时期内均以P3处理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以P5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为6 272.79kg/hm2,分别较P1、P2、P3、P4和P6处理高出28.54%、18.61%、3.87%、2.95%和12.78%,但与P3、P4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综合考虑各生理指标及产量,建议南疆机采棉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宜控制在15~18万株/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