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特大城市郊区建设用地效益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判别不同地区之间发展质量差异性,以此为特大城市区域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预测提供支撑。本文基于"核心-边缘"理论,在既有建设用地效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兼顾同级别地区(市郊区县)与不同级别地区(市郊区县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横向-纵向"效益特征模型。在对市郊区县之间效益相对优势比较的基础上,增加各市郊区县与中心城区的效益等级比较维度,并完善"人口-经济-空间"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实现该模型的量化评估。对特大城市郊区建设用地效益的比较研究模型实现了以下两方面的优化:其一,以人口-经济-空间三系统的建设用地效益取代以往以人口、经济单一系统效益比较方法,可实现对社会经济要素在建设用地投入约束下的不均衡性评估和效益机制分析;其二,增加与中心城区比较的纵向维度比较,可在市郊区县相对优势判断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在特大城市区域等级中的变化趋势,增加效益评估的多维性。本文以天津市11个市郊区县为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从天津市郊区区域效益等级方面,从单一节点逐渐变为京津滨海轴向拓展,多核心的区域多极网络空间结构并未完全建立,并呈现较弱的轴带发展趋势。从纵向效益及多维模型判断,多数区县效益特征模型呈现边缘化增长模式,郊区整体效益等级趋同且降低。(2)中心城区核心极化特征明显,近远郊效益"扁平化"结构显著。市郊区县与中心城区效益等级差距更大且缺乏中间梯度层级。主要表现在近、远郊各自效益相对趋同而两者之间差异减弱。由此,控制郊区土地资源供给、优化不同效益区域的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提升郊区建设用地效益,优化区域空间发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