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每组30例。PCV组通过调整气道峰压,使术中VT达到理想体重×8 ml,同时调整RR维持PETCO2 35~45 mmHg; V组VT设定为理想体重×8 ml,同时调整RR维持PETCO2 35~45 mmHg。记录麻醉诱导后10 min(T0)、气腹后10 min(T1)、切肝前10 min(T2)、切肝后10 min(T3)、气腹结束后10 min(T4)吸气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CVP、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术中胶体液用量和出血量,术后24、48和72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腹腔引流量。结果 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Ppeak均明显升高(P<0.05);T1—T4时VCV组、T3和T4时PCV组CVP均明显升高(P<0.05)。与VCV组比较,PCV组T1、T2时CVP明显降低(P<0.05),术中胶体液用量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24、48和72 h的ALT、AST和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下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可能与术中较低的气道峰压有关,但两种不同通气模式下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无明显差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