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的不同形态学分型与自身线粒体分布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ΔΨm)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生殖中心因女性双侧输卵管梗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顺利娩出健康胎儿后,自愿丢弃冷冻的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用于研究。将冷冻的胚胎解冻复苏后,依据胚胎发育的时期,将其分为D3冷冻胚胎组和D5冷冻胚胎组,再根据冷冻胚胎的形态学评分标准,将D3冷冻胚胎组及D5冷冻胚胎组分别分为优质胚胎组和较差胚胎组。采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检测胚胎线粒体在胚胎内的分布情况,采用荧光探针JC-10检测胚胎线粒体ΔΨm,比较相同阶段不同质量的胚胎与自身线粒体分布和ΔΨm的差异。结果 D3冷冻优质胚胎组线粒体均匀分布于每个卵裂球核周围,染色均匀;而质量较差胚胎组线粒体不均匀的分布在卵裂球内,总体染色不均匀;在D5冷冻优质胚胎组线粒体主要密集在内细胞团核周围较宽的区域,染色较深且均匀,而在质量较差胚胎组线粒体主要分散在内细胞团核周围,染色较浅且不均匀。D3冷冻优质胚胎组中胚胎线粒体ΔΨm高于质量较差胚胎组[(2.660±0.039)vs.(1.800±0.034),P<0.05],D5冷冻优质胚胎组中胚胎线粒体ΔΨm明显高于质量较差胚胎组[(3.400±0.061)vs.(2.420±0.056),P<0.05];结论 胚胎线粒体分布能够反映胚胎发育潜能,ΔΨm反映胚胎活性,质量较好的胚胎线粒体分布均匀且ΔΨm较高。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