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洪範五行傳》是五行説與災異論的集成之作,對傳統文化的形塑具有極爲深遠的影響。這一災異體系的成立,與早期中國的生物分類學説關係密切。基於戰國以來的生物等級分類法,《洪範五行傳》試圖構建“妖—草木、孽—蟲豸、禍—六畜、痾—人”的遞進式災異預警系統。而通過利用五蟲、六畜、四相等動物分類知識,借助陰陽時令、氣論、易象、醫學等理論資源,《洪範五行傳》完成了“孽”“禍”“痾”等災異類型的設置,從而實現了“五行”關聯系統與“五事+皇極”災異框架的配比。劉歆《傳》則以《月令》、天文等學説爲據,調整與改造了《洪範五行傳》的災異類型,使這一災異體系更爲嚴整、富有學理性。這種調整也打破了《洪範五行傳》咎徵體系的内在平衡,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對舊有五行關聯系統的簡單依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