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6年《历史纪念物、建筑群和遗址记录准则》等纲领性文件的颁布使古迹调查的相关活动纳入科学体系化的轨道。19世纪兴起的遗产保护学科建立了从修复实际出发的古迹调查记录任务与目标要求,建筑遗产调查记录的科学性与视觉性也带来了“碎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倾向。科学技术逻辑潜在推动记录体系化和标准化,时代背景和文化身份则带来记录中的价值倾向和主观性。如何平衡两者以最大限度保证对遗产价值的理解与尊重,视觉文化史视角的介入无疑有所助益。关注“时间—影像自身的力量”,科学性记录与主观性观看平衡性或会带来遗产保护观念迭进发展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