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和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212只, 其中128只大鼠符合入选标准, 最终108只完成实验。将这10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和FES组, 每组36只, 每组再按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治疗1、3、7和14 d四个亚组, 每亚组9只大鼠。术后第3天开始以表面电极刺激瘫痪侧前肢, 治疗强度(约4~5 mA)以引起瘫痪侧出现伸腕伸指动作为准, 每日1次, 每次治疗15 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间点, 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SVZ的BrdU+/GFAP+、BrdU+/DCX+、BrdU+/NeuN+阳性细胞表达的动态改变。结果治疗第7天和第14天, FES组的mNSS评分与其余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 单独行运动功能项目的评分比较, FES组的评分与其余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大鼠梗死侧SVZ的BrdU+细胞数目在FES治疗第7天达到高峰;FES组BrdU+/GFAP+阳性细胞数目表达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分别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U+/DCX+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延长增加, 在治疗第14天时FES组阳性细胞数目均高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BrdU+/NeuN+仅在治疗第14天时有少量表达,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治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 促进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