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60年代,隶属于法铝集团的加尔达纳氧化铝厂通过修建陆地和海底管道,将大量铝土矿残渣(俗称"赤泥")倾入地中海。为了使社会各界认可和接受该项目,法铝集团通过资助研究、话语重塑、诉诸权威、传媒运作、直观呈现等知识生产策略,试图将赤泥"无毒""惰性""无害"的论断合法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反赤泥的科学界人士和民间环保团体从起初粗浅的感官认识,到后期越来越倚重科学依据来证明赤泥的环境风险,不断挑战官方科学话语的权威并参与话语生产。2014—2015年,地方政府允许加尔达纳厂继续排放加压过滤后的废液,由此触发了新一轮的环境争议。事实证明,反海洋倾废运动促进了环境风险知识的再生产,参与塑造了法国当代社会对于技术风险和环境公害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