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SAH早期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SAH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SAH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穿刺法建立SAH模型,于建模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假手术组不建模,处死大鼠,测定脑含水量,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以CD11b标记)及星形胶质细胞(以GFAP标记)的活化情况。结果建模后24h,SAH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11.05±2.18)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7.85±0.33,P<0.01),脑含水量(81.92%±1.0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78.00%±0.46%,P<0.01)。SAH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域均可见大量活化的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