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8年5-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2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招募年满18周岁、曾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肛交或口交)的全日制在读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共35名。通过深入访谈的形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收集其同性交友方式、同性性伴特征、对使用安全套的态度、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原因、rush poppers及酒精使用情况;采用Nvivo 11.0软件对文本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35名学生MSM年龄的中位数(P25,P75)为22(21,24)岁。访谈结果显示,造成学生MSM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安全套使用知识掌握不全面、非插入性性行为及口交风险意识低、使用rush poppers和酒精等物质;而性伴方面,在面对固定性伴、校外社会性伴及年长性伴、性角色为"1"的性伴时,学生MSM更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面对性伴拒绝使用安全套时,安全套自我决策效能低是本保护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学生MSM的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水平和性行为风险意识较差,且面对固定性伴、校外社会性伴及年长性伴、性角色为"1"的性伴时,拒绝无保护性行为的能力较低,均为导致其发生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