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隐性德育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作用。正如朱小蔓、刘巧利两位学者所说:"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组织、公共教育机构,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机构,超越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教育,为学生的道德学习、价值观学习提供了一个相对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公共空间……校园及班级文化氛围是个体遭遇环境、感受环境,进而形成价值观倾向的现实而具体的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