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2004—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九省农户的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误的基础上,将土地要素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土地资源错配程度的指标,分析了两种不同情景下的农户土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对“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不同参数校准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离散程度越高的农户面临的要素扭曲程度越高;第二,当前中国农户土地要素存在着资源错配,消除土地要素的资源配置扭曲可以实现农户“加总”全要素生产率提升7.5%~38.4%;第三,种植土地密集型农作物以及经营规模大于5亩均能够对农户“加总”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额外增加。未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户经营能力与经营规模的动态匹配是消除农户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途径。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