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某县1951年以来出生女性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长期趋势

作者:王晓伟; 穆英超*; 郭振宇; 周玉博; 张勇; 李宏田*; 刘建蒙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03): 502-510.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23.03.017

摘要

目的:描述中国山东某县女性初潮年龄与绝经年龄长期趋势。方法:应用研究地区婚前医学检查及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资料,研究1951—1998年出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及1951—1975年出生女性绝经年龄长期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确定初潮年龄长期趋势有无拐点以及拐点年份,采用多因素加权Cox回归估计不同年代出生女性较早绝经平均风险比(average hazard ratios,AHR)。结果:1951年和1998年出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分别为(16.43±1.89)岁和(13.99±1.22)岁,城镇女性低于农村女性,教育水平越高女性平均初潮年龄越低;Joinpoint回归发现1959年、1973年和1993年三个拐点年份,1951—1959年、1960—1973年和1974—1993年出生者初潮年龄分别年均减小0.03岁(P<0.001)、0.08岁(P<0.001)和0.03岁(P<0.001),1994—1998年出生者初潮年龄维持平稳(P=0.968)。与1951—1960年出生女性相比,1961—1965年、1966—1970年和1971—1975年出生者较早绝经风险总体上逐渐降低,绝经年龄呈现延迟趋势;分层分析显示,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者较早绝经风险逐渐降低,绝经年龄呈现明显延迟趋势,但教育水平为高中及以上者这一趋势并不明显,其中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者较早绝经风险先降后升,相应的AHR依次为0.90(0.66~1.22)、1.07(0.79~1.44)和1.14(0.79~1.66)。结论:1951年以来出生女性初潮年龄逐渐下降,至1994年趋于平稳,40余年下降近2.5岁;1951—1975年出生女性绝经年龄总体上随时间推移而延迟,但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人群呈现先延迟而后提前的趋势。在婚育年龄推迟与人群生育力下降的双重背景下,应加强女性基础生殖健康状况尤其是较早绝经风险的评估与监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