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经鼻加温湿化高流量氧疗(HFNC)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98例RDS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CPAP组(n=65)、NIPPV组(n=61)和HFNC组(n=72),分别给予3种无创通气模式(NCPAP、NIPPV、HFNC)治疗。比较各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呼吸支持后24 h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P/F)等参数,比较各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无创通气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无创通气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前,3组患儿的血气分析pH值、PaC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患儿血气分析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患儿的血气分析PaCO2水平明显高于NCPAP组和NIPPV组(均P<0.05)。HFNC组患儿的RI值、24 h FiO2值明显高于NCPAP组和NIPPV组,P/F值低于NCPAP组和NIPPV组(均P<0.05)。NIPPV组患儿的P/F值高于NCPAP组,24 h FiO2值低于NCPAP组(均P<0.05)。3组RDS患儿在无创通气持续时间、无创通气失败改有创通气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创通气模式和RDS分级是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CPAP或NIPPV通气模式在治疗中提高早产儿RDS氧合、减少CO2潴留等方面优于HFNC,通气模式的选择及RDS严重程度是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

  • 单位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