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善人”作为早期儒家文本中一个重要的政治性概念至今未得到清晰而公认的解读。如将《孟子》《大学》《左传》等文本中情境化的“善人”案例与《论语》文句参证比对即可知:“善人”之质并不取决于智谋、才干、学问等,只在于一种唯善是从的包容忘我精神。而孟子对“善人”从政喜之不寐,是因为这一品质可在“好善恶恶”的个人德行方面和“唯善是举”的公共生活方面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善人”形象传达的境界高迈而又能为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所普遍践履的儒家政治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公共治理中仍具有广泛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