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腰臀比纵向轨迹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研究队列由开滦卒中队列、老年人群队列、妊娠队列和外周血管疾病筛查队列组成,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9080名。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腰臀比纵向轨迹,生成4组不同的腰臀比轨迹组:低-中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高-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并于2010-2015年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后不同腰臀比纵向轨迹分组baPWV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臀比纵向轨迹与动脉硬化的关联。定义baPWV≥1400cm/s为动脉硬化。结果与其他腰臀比轨迹组相比,高-高轨迹组的baPWV值[(1545.56±4.31)cm/s]、动脉硬化人群比例(67.5%)均最高。低-中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高-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8.8%、50.0%、67.5%、55.4%。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中轨迹组相比,中-稳定轨迹组、高-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应的OR值(95%CI)分别为1.42(1.151.76)、1.80(1.422.29)、1.63(1.112.38),均P<0.05。此外,分别除外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人群后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腰臀比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开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