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检验标本溶血的原因和针对性干预措施,优化分析前环节,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送检的98 617例静脉血标本,采用VITROS 5600生化免疫分析仪自动检测溶血指数(HI),观察溶血标本的分布情况及构成比。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调查溶血标本的相关信息,分析、总结影响标本溶血的因素并采取质控措施后,再次选取2021年1月至4月的24 837例标本,处理方法同上,对比质控前后溶血率的变化。数据的分析处理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6.0统计软件。结果标本总溶血率为6.98%,分析前环节(尤其是标本采集操作)可解释绝大部分标本溶血。患者的自身因素,如性别、年龄、疾病科室对标本溶血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采取质控措施后,2021年1月至4月标本溶血率降低为5.40%,显著低于质控前(P<0.001)。结论分析前过程和患者的自身因素均对标本溶血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中,分析前过程最为关键。对此,检验科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质量控制,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