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优形优质”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党参品质的影响,为优质党参生态种植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测量党参外观性状指标,测定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HPLC测定党参样品紫丁香苷、党参苷Ⅰ、党参炔苷及苍术内酯Ⅲ的含量,HPGPC测定党参果聚糖含量。结果:普通、搭架、套种和仿野生4种不同栽培方式中,套种与仿野生栽培有利于党参芦下直径粗、皮部宽度、芦头直径和干重的形成。搭架、仿野生栽培的党参木部色泽偏黄色、皮部色泽偏黄棕色。搭架和套种栽培的药材紫丁香苷和党参苷Ⅰ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和仿野生栽培。套种栽培的药材党参炔苷含量最高(0.5459 mg/g),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搭架栽培的药材党参炔苷含量最低(0.2940 mg/g)。苍术内酯Ⅲ含量在仿野生栽培药材中最高(0.1526 mg/g),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4种栽培方式下党参的水分(≤16%)、浸出物(≥55%)均符合药典标准,仿野生栽培党参含水量为7.80%,显著低于其他栽培方式。普通栽培的党参果聚糖含量最高(38.66%),搭架栽培党参含量最低(16.66%)。党参色泽越深,含水量越高,党参果聚糖含量与色泽的明亮度L*呈正相关(P<0.01)。结论:综合考虑党参性状和指标成分、管理成本和土地资源等多种因素,党参-黄芩套种和仿野生栽培为较高效的党参种植模式,具有推广种植前景,为党参药材合理栽培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