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磨臼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这类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一次磨臼技术”策略,直接用术前影像学资料测定的最大号直径磨钻,研磨髋臼至软骨完全去除。对照组采取常规策略,用髋臼锉从最小42号开始逐号换大号(传统42、44、46、48号……)打磨,直至软骨下骨均匀渗血。之后两组均安装股骨假体柄及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域比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患肢缩短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平均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均在正常安全范围内,术后1周,观察组外展角大于对照组,前倾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一次磨臼技术”不仅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