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亚急性上行性脊髓损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剑; 马建军; 赵兴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2, 32(1): 77-79.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2.01.013

摘要

创伤后亚急性上行性脊髓损伤(subacute posttraumatic ascending myelopathy,SPAM)是指脊髓损伤后1~3周内出现的脊髓损害症状平面上升的现象[1].1969年,Frankel[2]首先报告8例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3周内出现损害症状平面上升并发展的现象,将其定义为SPAM.SPAM的发病率为1.8%~6%[3-4],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5],但以胸腰段多见[6].损害上升平面通常较外伤的中心部位升高两个节段以上,最高可达17个节段[5].大多数SPAM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10%的死亡率,尤其是损伤平面上升累及至脑干水平者,死亡率极高[1].导致SPA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病变上升累及至脑干水平,引起呼吸衰竭.个别文献报道的SPAM死亡率较高,可能与其易漏诊有关.尽管目前有多种关于SPAM发病机制的理论及假说,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

  • 单位
    浙江大学; 临床医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