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鸡皮肤黄度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何世梓; 邓先旗; 曾宪军; 陈杰; 莫治新; 罗文; 聂庆华; 罗庆斌; 张细权*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52(12): 24-39.
DOI: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21.12.004

摘要

黄羽肉鸡肤色,尤其是黄度,作为重要性状备受关注,但测定部位、测定时间等具体指标关注少。皮肤黄度一般依靠比色卡作感官评定,色差仪测定方法则仍需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麻黄鸡屠宰前后肤色差异及相关关系,探究最佳鸡皮肤黄度测定部位及测定方法,预测活体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宰后肤色黄度的代表性。利用江丰麻黄鸡共738只,采用色差仪、数码相机及人工感官评分方法测定屠宰前后不同部位肤色。结果表明,公鸡和母鸡间肤色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屠宰前后肤色无显著相关,屠宰后各部位肤色b值呈显著相关。照片提取S值与感官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胸部、肩部和背部肤色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鸡整体肤色。研究认为利用活体肤色预测宰后肤色可能性较低,利用色差仪测定胸部、肩部和背部3个部位b值可作为描述鸡肤色黄度性状的可行方法,拍照测定效率更高,测定面积越大,代表性越好,且与人工感官评分相关,具有描述鸡肤色黄度性状方法的潜力。以上结论对开展麻黄鸡皮肤黄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